欢迎来访晴川软件!
13246887260

行业动态

图书管理软件如何让专业出版更好的拥抱按需印刷新机遇

编辑: 发表时间:2017.09.04

    在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当下,也面临着图书单品种销售数量下降、库存量增加、成本不稳定、销售周期缩短等挑战。融合技术、突破传统模式是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的有效办法。

    专业图书所传达的内容专而深,经得住反复推敲,值得不断阅读,在推进社会进步、促进科技发展、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社会需求广泛,但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目前面临三难:一是市场拓展难,二是产品线维系难,三是读者找书难。

    市场对专业图书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一是图书市场对专业图书的需求。近年来,随着社会发展,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变得多元化、专业化和个性化。大众化的图书已很难充分满足读者的细分阅读需求。二是科研机构对专业图书的需求。在科技创新环境下,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调查与分析,需要有相关专业文献查阅与研究国内外学术信息、科技动态等。三是地方政府对地域文化整理的需求,以及民族出版工作的需要。民族出版工作,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作现已列入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范畴。


图书馆


    既然专业图书有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,但又不适合大批量印刷,即需即印、一册起印的按需印刷就显示出了巨大优势。传统印刷在大批量生产的前提下,具有价格优势,但工序环节多、生产周期长,对起印数量有要求。这种特性决定了传统印刷不适合印制受众面较窄的专业图书。按需印刷则可按用户的要求,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,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进行数字印刷和装订,能够有效节约生产成本,避免浪费,减少滞销量甚至可以达到零库存。按需印刷可以使绝版、短版图书复活,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,促进文化的积累和传播,促进出版业由“先出版再销售”向“先销售再出版”转变,有效缓和了图书市场的商品供求矛盾。

     在按需印刷领域,数字印刷技术正蓬勃发展。这种印刷利用数字技术对文件信息进行处理,并直接传输到数字印刷设备上进行印刷和生产,既可简化生产工序,又可缩短生产周期,同时它的页面信息可变,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。在2016年德鲁巴国际印刷展上,数字印刷技术显示出了巨大进步。它的打印幅面不断扩大,B1幅面成主角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、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。可以说,新型技术在按需印刷领域的运用,扩展了承印范围,成为按需印刷领域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    按需出版从传统出版中涅槃而生。它从“需求”出发,以“数字化”为实现平台。

    在我国,最早做按需出版的是知识产权出版社,这种出版方式于2004年启动。当时,该社每年有几百万件专利文献,而每种文献的平均需求只有几十份到200份,如果用传统批量生产的方式印刷图书并存储,出版成本非常高,通过按需出版,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
    2008年,大象出版社推出《民国史料丛刊》。该丛刊第一辑1127册,经过市场需求分析、成本测算,出版社决定放弃传统印刷出版模式,采用按需印刷,最终印刷100套。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,首版全面实现销售,现在每年都会重印一二十套。既满足了市场对大规模专业图书的需求,又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

民国史料丛刊


    目前国内出版集团中,凤凰出版传媒集团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、浙江出版联合集团、中原大地传媒等先后建设了按需印刷生产线。2016年,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数字印刷生产线生产了1500多种按需印刷产品,同时,与中原大地传媒签订合作协议,结成异地按需印刷联盟,发挥数字印刷技术优势。

    在印刷领域上数字印刷的实现,大大推进了按需印刷的发展。那么在技术上,近年来各类图书软件蓬勃发展,图书管理系统在对图书品种的特殊性的处理大大提高,图书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书业不同业务形态,对数据的处理大大提升,能够保证数据的实时性、完整性和准确性。

    晴川图书管理软件系统是国内书业首家真正的平台产品,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和自身的实际需求,自由定制和搭配业务模型。晴川图书管理系统平台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,企业无需使用代码即可自定义各种功能,个性配置和调整软件系统。


晴川图书管理系统


   作为出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,按需印刷还需要得到物流、精准营销等方面的整体配合,才能走得更为长远。出版社上下游也需要整合资源,尝试解决新模式下可能产生的版权、定价、流程等问题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这种概念已被出版社了解并尝试接受,并成为专业图书出版的一种新思路。


文章摘录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,晴川软件编辑整理。

返回列表